|
浙大西溪校区东一教学楼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东一教学楼于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曾经是浙大学子们成就梦想的摇篮。项目改造后将作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办公及科研用房。作为校园的一部分,东一教学楼的改造还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延续校园历史脉络,协调校园人文环境,使得学校师生及社会群众对改造后的东一教学楼具有一定的认同感,以此取得人文社会效益。 经过改造后的大楼,不仅在外观上焕然一新,内部也隐藏着不少耳目一新的绿色技术。 西侧办公区百叶窗。移动百叶可以根据室外光线方向和强弱调整角度,由于叶片是透明茶色,虽然可以隔热,但是不挡光。夏天,辐射被挡在外面,到了冬天调整百叶角度,又可以把阳光引进来。而大楼四层的百叶窗最为与众不同,百叶窗不仅可以人工控制,还能够根据室内温度自行调节角度。此外,大楼北侧的墙面还贴满陶土板,用它装饰墙面,一方面是美观,另一方面也起到隔热作用。 屋顶太阳能系统。屋顶是120平米太阳能集热系统和80平米的屋面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集热系统所采集的热量用于楼内办公人员平时使用。而屋面太阳能光伏板按全年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容量1W发1kWh电估算,全年发电量约为10000kwh(度)电,用于大楼内走廊和公共场所的照明用电绰绰有余。 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对屋面雨水和房间空调器的凝结水实施收集、简单处理后,用于景观用水补充水、绿化用水。2014年夏天,每日收集起来的冷凝水超过两吨,再加上大楼雨水收集系统中的雨水,足够大楼及周边2000平米的绿化用水。 地源热泵的中央空调。大楼有十多个百米的深井,目前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利用的是土壤和地下水巨大的蓄冷蓄热能力。冬天,地源热泵空调用地下水使蒸发器升温,提高大楼供热效率。到了夏天,空调又可以抽取深井中的水加速制冷,比起常规办公大楼里运行的中央空调更节能环保。 大楼改造后,每年可节电23万度、节水800吨,大楼还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示证书”。此楼的改造,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样本,因为,在未来的十年,国内对老建筑的改造将会进入爆发期。 |